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新能源车“骗补”频现 成业内“不能说的秘密”
2016-01-25来源:中国外汇网编辑:LISA

  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实 现“井喷”,产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33.1万辆,实现了同比3.3倍和3.4倍的增长。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量最为“喜人”,产销分别完成 102461辆和100763辆,同比分别增长10.4倍和10.6倍,12月的单月产量已经突破2万,比全球其他国家的保有量总和还要多了将近1万辆。

  这本应是一片太平盛世的场景,但深究数据背后,却是令人震惊的“灯下黑”。对于爆炸式增长的销量,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教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感觉哪儿有问题,让人有点不踏实。”

新能源车频现“骗补” 行业激励政策亟需调整

  不能说的“秘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给出的数据,2015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上牌量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

 这7万辆数据误差,有一部分正在走上牌手续,数量在1万辆左右,而剩余的6万辆,很可能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车企通过电池的“偷天换日”,已经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根 据目前的补贴规则,对于6-8米纯电动中巴车,国家与地方按照1:1的比例各为生产企业发放30万元补贴,合计60万。而如此高额的补贴,也让一些车企动 了其他念头,他们将车卖给与自己有合作的公司或是干脆卖给自己的子公司,待销售合同完成之后,再将电池从车上拆卸下来,返厂“回炉”,搭配上新的车身与底 盘,就又成了一辆新车,再拿出去售卖,以重复获得60万元补贴。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网易汽车透露,像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并且非常普遍。他向网易汽车举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某中型车企的一辆19座纯电动中巴车,实际价格75万元,但经过“国补”、“地补”以及一系列优惠以后,最终售价仅为7.5万元,是原价的十分之一。

  具体有多少车企在从事这样的行为不得而知,但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6-8米纯电动商用车的生产总量占据了电动商用车总产量的80%。

  一位商用车领域的业内人士表示曾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今年的新能源客车销量出现两种怪现象,一是二线品牌销量突飞猛进,二是一些濒死的品牌起死为生。”

  从这句话中其实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些“骗补”行为在中小企业中十分普遍,但却又因牵扯到极大利益而被守口如瓶,几乎成为了业内“不能说的秘密”。

关注平台
汇通财经微信 汇金财经微信